2024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六
新闻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文昌新闻网  >  文昌新闻

从捕捞到养殖,从个体到公司……来看文昌冯家湾渔民父子转型记→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2021-07-18 07:36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李佳飞

  ■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30年前,父亲曾纪森放弃渔船,转向岸上养殖,发家致富并作为建设者见证了“虾苗谷”的崛起。

  30年后,儿子曾广能忍痛关停了父亲开辟的养殖场,终结了那段历史,并付出损失一座小“金山”——百万余元的代价,为的是留住绿水青山。

  转型!文昌市会文镇曾家父子的经历,是冯家湾渔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7月15日,海南日报记者在冯家湾现代产业园看到,首栋示范养殖厂房已竣工投产,曾广能等首批入驻“吃螃蟹”的养殖户正在车间忙碌。而在今年5月,包括冯家湾渔业核心区在内的文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入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录。

  从捕捞到养殖

  ——崛起的“虾苗谷”面临新挑战

  “从出海捕鱼到上岸养殖,转型相当不容易,没想到曾经能致富的养殖今天也成了落后产能。”今年66岁、皮肤黝黑的曾纪森曾是文昌最早转型的渔民之一,经历过冯家湾“虾苗谷”的辉煌时期,也看到了渔民养殖场与现代农业产业园之间的差距。

  那是1980年代,第一家虾苗繁育场在冯家湾落地,因为利润可观,沿海渔民都跟风养虾,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曾纪森回忆,靠着一批科研单位和水产企业进驻,带动了养虾业、饲料业、网具业等整条产业链在冯家湾的繁荣,他顺势放弃出海捕捞,上岸学起了养殖。

  早期“野蛮生长”的养殖场星罗棋布、良莠不齐,但是很快,转型养殖的渔民就和曾纪森一样尝到了甜头: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就能发家致富,有的人甚至“用蛇皮袋来装钱”。

  资料显示:2006年,文昌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超过3.55万亩,年产对虾2.1万吨,有规模化南美白对虾苗种企业19家,产值8.1亿元,占全省虾苗的70%以上,占全国市场份额近30%。

  彼时的曾纪森想不到,产业辉煌的背后有巨大的危机。

  从养虾到养鱼

  ——污染制约产业发展

  父子间的分歧发生于养殖过程中。1981年出生的曾广能注意到,由于养殖污水排放,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沉积的淤泥不仅大煞风景,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虾养殖的效益。

  “早期养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50%。但后来水质变差,加上物料等成本提高,养殖利润大幅降低,有时甚至亏损,产业自然也失去了竞争优势。”曾广能说,对虾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很多养殖户不得不转向东风螺、石斑鱼养殖。

  污染问题如何解决?这是全国对虾养殖区共同面临的窘境。

  为保护生态环境,文昌市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查处的力度,可是效果不佳。“我们处罚过一些排污的企业,但对于大多数家庭式养殖场却束手无策。因为产业涉及百姓生计,执法人员一到现场就会遭到村民抵制。”一位执法人员这样表示。

  曾纪森和大多数村民都认为渔民“靠海吃海”,不接受政府处罚,也拒绝清退;曾广能却逐渐认识到,好生态是发展的根基,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产业难以为继,必须谋求良性发展。

  父子间有了分歧,但转型势在必行。

  从个体到公司

  ——现代产业园引领转型升级

  一把剁碎的小鱼撒进水池,蛰伏在水底的龙虾马上窜出来争相抢食。钢化玻璃笼罩的厂房里弥漫着海水的气息。和父亲以往穿着大裤衩、光着膀子作业仍然大汗淋漓的不同,现代化的养殖车间冬暖夏凉,曾广能忙碌一整天都没见汗湿衣襟。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新型生态养殖厂房设计为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台风暴雨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集约利用土地。更重要的是,整个生产环节可控,且不污染环境。“这些从远处深海抽来的海水水质好,虾苗成活率高、长得也快。”曾广能一边投喂虾食一边说道。

  转型是痛苦的,尤其是对老渔民而言。当地政府出台退出补偿方案后,有的拒绝清退,有的签了清退协议又反悔撕掉合同……对此,文昌市政府工作人员通过耐心沟通和宣传教育,最终让曾纪森等一批老渔民在思想观念上转过了弯,有的还将养殖场交给了年轻人打理。接过担子的曾广能很快就关停了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并联合其他渔民成立合作社,把企业搬进了产业园,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有了曾广能这样的年轻渔民带头,冯家湾禁养区内的84户养殖户如今全部完成清退,外围整改和生态修复工程也同步推进,碧海银滩美景重现冯家湾。

  文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录后,也获得专项资金支持。最近,渤海、鲲诚、海大、晨海等一批育种育苗龙头企业项目陆续签约入驻。

  站在工厂化的示范养殖厂房楼顶远眺,产业园里是一片忙碌施工的景象。“等产业园建成,龙头企业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渔民转产转型的路子会更广。”曾广能不忘把好消息告诉父亲。

  (海南日报文城7月17日电)

责任编辑:陈燕清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